【韓語發音】數字「十六」為什麼念成「simnyuk」?

雖然韓語字母並不難,但卻有很多變音規則,使得實際發音和字面不同。還有少數情況是根本沒顯示在字面上,必須特別記起來,例如數字16。「十」是「십」(sip)、「六」是「육」(yuk),可是問題來啦!上課的時候,老師說「十六的發音是 [심뉵](simnyuk),要記起來哦!」但為什麼平白無故會跑出字面上沒有的發音呢?

或許有的老師會解釋吧!但小編當時的老師沒有特別解說。這個問題一直放在我心裡很久,直到最近知道了韓語(南韓)的頭音法則(두음법칙),才有了解答。原來依照漢字音的規則,如果漢字的聲母是「ㄌ」,在韓語裡應該對應「ㄹ(r)」音才對,但「ㄹ」在字首時又會脫落(後面接i[y]音的時候)或者變成「ㄴ(n)」(後面接其他母音的時候),所以「六」就不是「륙」(ryuk),而是「육」(yuk)了。但是,在十六、二十六等數字裡面,因為不再是字首的關係,所以這個隱藏的「ㄹ」音就會現身,並且和前面的「ㅂ」(p)依照鼻音化「ㅂㄹ→ㅁㄴ」的規則變音,而產生了「simnyuk」的發音。

依照韓國的正書法,數字「六」即使出現在字中,仍然是寫成「육」,但其他單字就經常可以看到字中出現「ㄹ」的現象。例如「理」字在「理由」(이유)、「理科」(이과)裡面是「이」(i),但在「地理」(지리)、「代理」(대리)裡面就是「리」(ri)。了解這個這個漢字和韓語發音的對應規則,對於記單字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吧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